比熊野古道小众!中国人必走的国宝级线路!最美的不止古建!
- 2025-03-11
- 3.66万
- [复制链接]
- 收藏(163)
- 点赞(66)
- 评论(292)
前言
如果我说——有个人为了破译一本“天书”,在乱世冒着生命危险,5年跑了上百个市县,在遍布臭虫与蝙蝠的木头间追寻真相,你觉得,他是天才还是疯子?
这个人,就是梁思成。而像他这么执著的人,不止一位。
上个世纪30年代,侵略者不仅用刀枪凌虐国人的肉体,还想打垮国人的精神。一些日本学者甚至放言:中国已找不到唐朝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看。
比这句话更残酷的事实是:当时国人在建筑研究领域也未有建树,如果再荒废下去,很快也要沦陷在欧美和日本学者手里。
怎么办?
梁思成和林徽因,用行动做出了最强反击。他们一次次深入实地调研,终于在山西找到了我国唐代的木构建筑佛光寺,打压了日本学者的嚣张气焰;深度调研测绘云冈石窟、应县木塔、赵州桥等古建筑,对我国建筑学影响深远。
近百年时光飞逝,如今的华夏大地,更多古建筑已湮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让人审美疲劳的古镇古街。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吃这一套,比如花了24亿打造的张家界大庸古城,日均卖票不足20张,濒临破产。
那么,告别粗制古建后,又该何去何从?
不如和我们一起,再次踏上梁思成、林徽因走过的那条路。我保证,你看到的,远远不至于一两处古建,而是一个个盛大恢宏的时代。
什么是梁林路?
要说清楚什么是梁林路,还得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本“天书”说起。这本书名为《营造法式》,成书于宋代,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建筑古籍之一。
要论我国建筑营造的历史,确实十分久远,《易经》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唐朝时杜牧曾感叹“蜀山兀,阿房出”,你可以从史书、诗词歌赋乃至绘画雕塑中看到古建筑的影子。但,它们留下最多的,也只有这浮光掠影。中华上下五千年,真正详细介绍古建筑做法的专书,寥寥无几。
究其根本,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工匠的地位并不高,建筑营造也并非士大夫之事。从事建筑的匠人们,习惯给徒弟们手把手教学,却不注重把建筑技艺形成书面文字。随着老匠人去世、改朝换代,很多建筑方法都成了难解的谜。
于是,即使博闻强识如梁思成,在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后,也对着书中晦涩难懂的建筑术语一头雾水。彼时的他,正与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攻读建筑学位。
为了弄懂这本书,也为了开拓中国建筑研究领域、重振我国建筑里的民族精神,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国后先是在东北大学任教,又在1931年加入了朱启钤组建的研究古建筑的营造学社。
通过多次请教故宫的老工匠们、对照故宫及北京周边的古建筑,梁思成基本摸清了清代建筑构件和建筑术语。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清代建筑和宋以前的建筑差别很大,要想真正破译宋代的《营造法式》,就要走出去,找到更古老的建筑。
但要想走出第一步,谈何容易?当时国内烽烟四起,没条件做文物普查,更没有如今的天网大数据。梁林二人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如饥似渴地查阅各种地方志、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也难以找到突破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偶遇了他在美国留学时的前辈校友——杨廷宝。两人叙旧时,杨廷宝说起他曾在鼓楼看展时看到一张有巨大斗栱的寺庙照片,上书“蓟县独乐寺”。梁思成一听,喜出望外,忙跑到鼓楼一探究竟,当看到那张照片后,强烈的直觉告诉他:这就是宋以前的建筑!
天津蓟县当时的治安不容乐观,土匪横行,还有土肥原贤二在天津制造混乱暴动,但梁思成还是毅然决定去当地考察,1932年4月,他与弟弟梁思达、营造学社的刘敦桢和邵力工,带着几件借来的测绘工具就上路了。
这一行他们收获颇丰,通过测绘独乐寺、拜访当地缙绅,梁思成对这座寺庙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回京后,他在林徽因的协助下撰写《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确定独乐寺重修于辽圣宗统和二年,上承唐代遗风,又可窥见宋代建筑的营造法式。
此文一经发表,学术界震动,也鼓舞了营造学社继续前进,将探索之路延伸到广阔的华夏大地。
1932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营造学社走访了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137个县市,调查了1823座古建筑,测绘图稿多达1898张。
林徽因致信女儿的路线图
这场近百年前的文化苦旅,我们习惯把它简称为“梁林路”,但实际上,这条路从来不止梁林两个人的孤勇,而是营造学社一群人的壮行。
梁思成夫妇的女儿梁再冰后来回忆说,“当时这批人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是一个国家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一定要守住你的文化,没有了历史就等于亡国。”
抱着这样的信念,出身世家的梁林并不骄矜,每次去调研测绘古建筑,总是拼命做到最好。
在调研应县木塔时,为了精确测绘整座塔,梁思成抓着塔刹的铁链,双脚悬空攀爬至顶端,在60多米的高空中测量拍照,快结束时忽然电闪雷鸣,险些丧命;林徽因患有肺病,本应静养,但却在落满灰尘、虫蛇出没的古建筑里爬上爬下,认真测量,寻找梁架间的蛛丝马迹去判断朝代。
林徽因对佛光寺彩塑进行测量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作刀”,这一场抢救式学术考察,梁思成、林徽因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争分夺秒地为我国建筑领域“换新天”。
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辗转来到四川宜宾的李庄,学社的很多成员离去,各自谋生。1939年9月,学社组织了最后一次野外考察,对川康地区的文物古迹开展研究。
然而,连年战乱导致学社入不敷出,经费日渐窘迫,再也无力组织考察。1946年,营造学社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学界的一大憾事。
那么梁林的遗憾,又是什么呢?
是受限于交通情况,他们四次来到山西,都没有去成晋东南,也就没见到坐拥3500多处古建筑的长治;是找到了唐代木构佛光寺,却因为突然爆发的战火止步,错过了40多公里外更古老的唐代木构——南禅寺;是很多人随意拆除古城墙、破坏古建筑,他们虽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
林徽因和小相村灵岩寺铁佛合影
如今这座铁佛已化作铁水
即使如此,他们在这条艰苦卓绝的文化探索之路上,却从未后悔过。上世纪50年代,不能继续考察的梁思成,整理之前的调研资料、翻阅大量文献典籍,撰成《中国建筑史》这部开山之作;抱病在身、被医生断言只能再活5年的林徽因,还呕心沥血写出了《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为战后重建的老百姓设计住房。
在他们眼中,建筑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处,殚精极虑,想为我们留下更多的宝贵经验,就像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在学社成立时发表的感言:“费一分气力,即深一层发现,但问耕耘,不计收获。”
斯人已远,古建很近。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正式通车后,太原到朔州仅需 58 分钟,让人们能更方便地瞻仰应县木塔、崇福寺等古建的风采。
这是最好的时代。是时候,重走这条梁林路了。
为什么要和我们重走梁林路?
正如20世纪深具影响力的美学大师勒·柯布西耶所说:
“中国的古建筑,才是世界上最有温度的文物。承载的不止是历史、美学,更有无数人的情感、智慧和信仰。”
你会在梁林路上,遇见前人的足迹,探访他们曾住过的房子、走过的长桥、拜过的信仰。在一个下雨天,你停在古老的屋檐下,顺着巨大的斗栱,再望一望这人间,再想一想从前。
那时,鳞比栉次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朱门绣户、碧瓦飞甍连成一片,高高的台阶上,年轻的帝王亦曾抬头观天。国运昌隆如鲲鹏振翅腾飞,四海来朝,歌舞升平,匠人们不语,却将这恢宏的盛世气象,融进了舒展如鸟翼的宽大屋檐、做成了能雄视山河的高塔楼阁。
历代王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辈复登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条路上,你不仅能看到稀世罕见的古建、文物,也能触摸到一种心跳。那是中华几千年来时微弱时强劲、却始终延续不断的文明脉络。它让身居一隅的君王都能志在天下,让古往今来无数的华夏儿女奋勇直前。
如今春和景明,我们再次踏上梁林路,曾经的凄风苦雨已远,古建和文明依然熠熠生辉。
不辜负这良辰美景,拒绝走马观花,我们想让大家深入了解每一处建筑古迹的历史和建筑技法,所以专门聘请了金牌研学讲师,陪大家一起重走梁林路,全是文博大咖!
有多省市旅游协会特聘专家,有深耕于山西古建、彩塑和壁画十余年的老师,有系统研究山西人文历史的多所高校客座讲师,全程高能输出,干货满满,可以期待一下自己会与哪位老师相遇哦~
梁林路上虽然有许多古建,但很多都分布在偏僻的乡野之中,如果自己一个人去,交通、安全、行程安排都是难题。
我们全程大巴接送,出行无忧!双领队模式,让你学得多也能玩得嗨;还为大家甄选了当地优质的酒店住宿,让大家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沉浸在这场文化深度游中。
现在扫码进群
还可领取无门槛优惠券!
报名<重走梁林路>系列产品可用
线路推荐
深知梁林二人的遗憾,我们的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不仅精选了他们曾做过重点考察的省市,也把目光投向了晋东南等梁林错过的古建宝藏地,将之前的重走梁林路系列产品再次升级!根据不同侧重点设计了8条新品线路,力求大家对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有更全面的认知。
图为梁林路重点考察的地点
重走梁林路·天下大同
大同/朔州:一次国宝奇构的朝圣
1937年,在五台山南台西麓的佛光山中,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了一座拥有硕大斗栱和深远飞檐的唐代木构建筑,这就是佛光寺东大殿,是当时能找到的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1953年,山西考古人员在距离佛光寺40多公里的李家庄村,发现了南禅寺,它重修于大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75年,这才是我国真正的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遗憾的是,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没有找到唐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
这次行程我们将循着梁林的足迹,走进大同和朔州,来一次国宝探寻的朝圣之路,去石头上寻觅我国早期建筑的样子。来到开凿于北魏的云冈石窟第九窟,这里有用石头雕刻的华丽屋形门楣,一斗三升和人字栱(2种不同的斗栱)仿照当时木构建筑,雕刻得十分精美,我们虽然无缘再见北魏的木质建筑,却可在此处窥见当时古建的缩影。
此外,我们还会来到应县木塔、悬空寺,去看古代建筑的巅峰奇迹;在崇福寺探索罕见的“金代五绝”:琉璃脊饰、匾额、窗棂雕花、彩塑、壁画,在老师的讲解中理清历朝建筑发展演变的脉络。
崇福寺
悬空寺
重走梁林路·黄河两岸、大河之东
运城/韩城:一条跨越黄河的人文长廊
一条725公里的晋陕大峡谷,将山西与陕西分隔。黄河在峡谷间奔涌咆哮,浩浩荡荡来到黄河龙门冲出峡谷,而运城与韩城,就是扼守黄河龙门的两座城市。
我们会带大家来到龙门古渡,目睹黄河奔涌咆哮的盛景,也就是这样深厚有力的水土,方能哺育出这方璀璨文明。
运城和韩城的历史源远流长。240万年前,西侯度人在这里点燃了“人类文明第一把火”;3000年前,尧舜禅让在这里发生;2000年前,晋国霸业从这里开启;800年前,元朝在这里留下了最浓厚的那一笔丹青……
黄河大梯子崖
历史,不止有王侯将相和朝代更迭,普通的百姓,才是最重要的历史书写者。运城和韩城的古建与壁画,正因深入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才得以千百年发展传承下来。
根植于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运城拥有102处国保,是全国拥有国保单位最多的城市;韩城拥有17处国保、32座元代木构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元代建筑博物馆”。历经千年,这些古建筑依然被当地百姓所使用。
我们将从运城的“一楼一塔两座庙”开始,了解运城浓厚的祭祀文化;在距今1232年的唐代圆塔——泛舟禅师塔,了解我国的古塔形制;在盐湖池神庙、解州关帝庙,读懂运城百姓对自然神灵、历史人物的信仰;在与应县木塔齐名的飞云楼,像一个当地人一样,惬意地看一场绝美飞檐下的日落。
解州关帝庙
运城盐湖
我们在黄河两岸行走,奔赴一场宋元古建艺术的视觉盛宴。探访万荣稷王庙,它有梁思成三寻而不得的宋代庑殿顶孤例;去看拥有二十多座元代古建筑的普照寺、拥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壁画的元代古建——大禹庙;欣赏永乐宫的元代壁画,体验“吴带当风”的行云流水。
普照寺
永乐宫壁画
除了古建艺术,我们也会带大家去探索更多前人踪迹:在陕西小城漫步访古,去司马迁祠,走一走上千年历史的司马古道;在珍藏汉武帝《秋风辞》的后土祠秋风楼,眺望黄河滩涂,体悟这位伟大帝王的豪情与感慨。
黄河滩涂
重走梁林路·晋城之源
晋城/济源:太行南北的精巧木作
太行南北,泽州济水,泽州就是现在的晋城,但济水却已经消失了1000年,唯有济源这座小城,以名字铭记它的过往与辉煌。
注:济水在古代是一条与黄河、长江、淮河齐名的河流,是“四渎”之一,无数的帝王在四渎五岳祭祀祈福。
营造学社的刘敦桢等人在1936年来到济源,对济渎庙尤为重视,拍了很多照片,并做了详尽的笔记。
晋城的无数古建壁画,因为太行山谷深路险而遗存,也正因此,梁思成和林徽因错过了这座小城,那些珍贵的壁画、彩塑、古建,直到建国后才被世人所知。
晋城青莲寺
这次我们将延伸梁林路,深入太行山、寻访古济水,走过太行南北,揭开这里隐藏的绝世风华。
济源的济渎庙,有河南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共三十多座宋元明清古建筑,蔚为壮观,你在这里能看到古人对水神的敬仰;奉仙观有金代悬山顶大殿,使用减柱造,空间更开阔,更奇的是所用木材去皮即用、不加修饰,足见当时少数民族的豪放,梁思成亦称“手法豪放,运思奇特”;慈胜寺里仅存的元代天王壁画雄劲飞动,让人流连忘返。
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的“柳土獐”
来到晋城,你能看到《黑神话:悟空》爆火的取景地——玉皇庙,还有无数的小众精美的古建待你发现。位于太行深山中的古岱庙,6200年的古银杏依然郁郁葱葱;山村路旁的陟椒三教堂,繁复精巧的雕花,诠释了何为雕梁画栋;沁水之畔的海会寺,登塔而上能细看400多年前古代琉璃的流光溢彩。
陟椒三教堂
来到小南村二仙庙,拜访守护上党的二位女神与他们华丽的“天宫楼阁”;去扛过洪水之劫的青莲寺,瞻仰54尊精美的唐宋彩塑。
小南村二仙庙
青莲寺彩塑
重走梁林路·上党宋韵
长治/高平/陵川:一个被称作天堂的地方
太行山在华北平原拔地而起,形成了高达上千米、长八百里的庞大山脉,上党地区就在这山峰之上。这里与天为邻,手可摘星;这里与神可语,心想事成,只需一座可抵天的楼阁,只需一堂漫天的神佛。
“地极高,与天为党”、“上党从来天下脊”,上党被古人视为天堂,亦是中国古建筑的摇篮。73处国保的长治、22处国保的高平、17处国保的陵川,整个山西五分之一的国保都在这里。
长治法兴寺最美宋塑观音
长治观音堂悬塑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楼阁:五凤楼的五重楼阁出檐深远;崇安寺的山门楼阁蔚为壮观;西溪二仙庙和九天圣母庙的梳妆楼灵动秀美。
如果你想在一个地方,看到宋朝最美的遗存,那就报名这条线路。
北吉祥寺、南吉祥寺、崔府君庙、崇明寺,宋金木构一次看爽;开化寺中目前有我国仅存的北宋壁画;再来到崇庆寺,遇见天下最美的满堂宋塑罗汉和宋塑菩萨。
长治崇庆寺
重走梁林路·混沌长歌
响堂山/安阳/浊漳河谷:乱世之下的艺术绝唱
艺术总是发源于黑暗之处,并由此处升起了光明。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黑暗的时代,人非人,物非物,这就是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
在太行山的一条河谷,有八座国保寺庙坐落在于此。我国仅存的五座五代木构,其中有三座就在河谷之中,这里还有目前我国仅存的五代时期壁画。千年悠悠,五代十国的艺术绝唱在河谷中沉寂,这个河谷就是浊漳河谷。
浊漳河谷的大云院五代建筑和壁画里的“飞天”
走过太行河谷,我们将走进一条石窟走廊,它始于南北朝的北齐时期开凿,而这条石窟走廊的巅峰,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的响堂山石窟。
北响堂山石窟
乱世之殇,风雨飘摇,艺术却奏响了圣歌,响堂山石窟华丽浪漫、神佛安详,在这个平和繁华的佛国仙境里,好似当时的黑暗并不存在。
南响堂山石窟
除了响堂山,我们还将前往金灯寺石窟,去看太行山中的“中国石窟艺术的尾声绝响”,到灵泉寺石窟去看漫山的塔龛佛窟,到修定寺塔去看繁复的琉璃砖花。
修定寺塔
金灯寺石窟
在安阳高陵,老师带你看懂三国枭雄曹操的一生,并去北朝考古博物馆寻找南北朝结束的奥秘。
重走梁林路·正定陉陉
井陉/正定/曲阳:一座露天的古建博物馆
长城九关,天下九塞,娘子关和井陉关立于太行南北,扼守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略要道,这就是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走过井陉古道,穿越巍峨太行,就来到了河北正定,梁思成把这里称作“一座露天古建博物馆”。
正定隆兴寺观音
九楼四塔八大寺,正定古城遍布了无数国保古建。我们将来到梁思成曾四次造访的隆兴寺,他说过:“我从未在如此小的地方,如此短的时间内,亲眼目睹这么多历史古迹”,如今我们也去好好欣赏他看过的隆兴寺“六绝”。
随后走进天宁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去探寻正定花塔的传奇;在曲阳的北岳庙,寻觅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的辉煌;在毗卢寺,看“中国古代四大壁画”之一的明代水陆画。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吗?1933年梁思成曾对这座桥进行过详细考察,赞叹不已,并且意外邂逅了它的“姐妹桥”永通桥。这次行程我们也会走过这两座桥,看看这桥梁史的传奇之作,还有被梁思成称为“华夏第一幢”的陀罗尼经幢。
赵州桥
永通桥
陀罗尼经幢
重走梁林路·五台佛国
五台山:一半佛国,一半山野
在莫高窟第61窟的正墙,展现着一幅宏伟的青绿山水画,描绘着几千公里之外的五台山。
于山野,五台山是华北屋脊,逶迤雄浑,花海草甸,雾海奇云,牛马成群;于佛国,这里是庙宇林立,梵音袅袅,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众人朝拜。而这幅五台山壁画中隐藏的“大佛光之寺”,更使得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踏上了山西访古之路。
这个同时拥有唐代绘画、唐代书法、唐代雕塑和唐代建筑的古老佛寺,令他们欣喜万分,认为这座寺庙“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台山,于山巅处拥抱山野清风,于深林中寻访古建秘宝,于佛案前祈福,静静观想。
🔻点击下图可了解&报名线路
结语
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材料为主,一点供奉的火星,就有可能引燃整座殿堂,使巨构化为乌有。再加上早些年的人为破坏、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近两年坍塌颓坏的古建,也不在少数。
重走梁林路,是时不我待的文明探索,是对过去未来的一次深度观照。总有一天,这条路上的所见所得,会化作滋养你生命的一部分,让你迈出更坚定有力的每一步。
春天,花枝映照着已有了年月的古墙,旧时王谢燕掠过屋檐,古刹下的风铃随风摇曳,似在发出欢欣的邀约。这一次,你来吗?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