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风】中国朝圣之路NO.1!五台山已到最佳徒步季!
- 2025-06-18
- 2.06万
- [复制链接]
- 收藏(44)
- 点赞(41)
- 评论(0)
前言
它,是华北最古老的山地之一,拥有大约25亿年前的地质构造和冰缘地貌;
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中国唯一汉传与藏传佛教共存的宗教圣地;
它,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活标本,保存了自北魏至清代的寺庙建筑47座;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完美体现咱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这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五台山的由来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及传说!
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光阴
谈谈为何要去五台朝圣!
目录速览
何为五台?
五台山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
起源、扎根、发展、兴盛
古代皇帝都钟爱的朝圣之路
五台山徒步的封神的特色
五台山徒步有哪些走法?
大朝台+小朝台
顺时针朝台
逆时针朝台
顺朝大圆满
八台连穿
什么时候去五台山最好?
装备清单参考
五台山名字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因为五座山峰的峰顶平坦如台而得名,那你们知道关于五台山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吗?
五台山原本叫五峰山,气候恶劣到 “冬冰夏炎,五谷不生”。文殊菩萨为了给修行者创造清凉福地,化身老和尚去东海龙王那里借 “歇龙石”。龙王心想这石头万斤重,凡人绝搬不动,就爽快答应了。结果菩萨念个咒语,石头瞬间缩成弹丸揣进袖子,扬长而去!龙王的五个儿子追来大闹,用龙尾扫平五座山峰,这才有了 “五台山” 的平坦台顶。
五台山宗教文化的发展
起源
五台山最早的宗教活动可追溯至道家。
据《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原名“紫府山”,是道教神仙的修行之地,建有紫府庙和玄真观。道家认为此地是具有“紫气东来”的灵地。
传说在佛教传入之前,文殊菩萨曾以“贫妇”等化身示现,留下“石盆洞”等遗迹,暗示佛教与道教的早期融合。
扎根
在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正式传入。
当时有两名高僧,名唤迦叶摩腾、竺法兰,受汉明帝之邀,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台山(当时还叫“清凉山”),二人想在此处建寺,但因为山中早有阿育王舍利塔,并且地形很像印度灵鹫山,所以遭道教势力阻挠。
三年后(永平十四年),道教690人联名上表,要求与佛教 “较试真伪”,并提出 “焚经验道” 的挑战,而后道教经文焚毁殆尽,佛教经典完好无损,由此佛教获准在五台山建寺。首座寺庙「大孚灵鹫寺」由此诞生。
显通寺
它就是如今的「显通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与白马寺齐名,这也标志着佛教正式扎根五台山。
发展
在南北朝时期,五台山的佛教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北魏孝文帝大规模扩建寺庙,环绕灵鹫峰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座寺院,奠定五台山佛教基础。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隋朝时期,隋文帝下诏在五座台顶各建一寺,分别供奉不同法号的文殊菩萨:
东台望海寺(聪明文殊/主管学业)、南台普济寺(智慧文殊/主管财富)、西台法雷寺(狮子吼文殊/主管事业)、北台灵应寺(无垢文殊/主管健康)、中台演教寺(孺童文殊/主管姻缘)。
这也是对应着佛教中的“五智”哲学,推动佛教本土化。
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兴盛
在唐代五台山佛教发展达到第二个高潮,并走向国际!
寺庙增至360余座,僧尼过万。玄奘、澄观等高僧在此弘法,此外,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五台山还吸引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僧侣朝圣求法,日本还将本土山脉命名为“五台山”以效仿。
武则天根据《华严经》将五台山正式命名为“清凉山”,并确立其文殊道场的至高地位!
古代皇帝都钟爱的朝圣之路
五台山从东汉成为佛教圣地以来,吸引了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太宗、清康熙等9位帝王18次巡幸,堪称中国古代“皇家朝圣第一山”!
康熙帝五次朝圣五台山;乾隆帝曾六次朝圣五台山,创下帝王朝圣次数之最,他在菩萨顶仿紫禁城宁寿宫建“御座房”,并亲撰《清凉山志序》,将五台山地位抬升至全国佛教之首。
五台山徒步的封神特色
独一无二的朝台文化
大朝台与小朝台是五台山朝拜的两种方式。一次朝台相当于500年修行!
大朝台
是指徒步穿越五座台顶(东台望海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五座台顶有不同的五方文殊菩萨,也是朝拜五台山的最崇高巡礼,不去五台顶,不算朝台人!全程50多公里。每个寺庙都可以盖章,盖章后记得随喜,表示自己的诚意。
小朝台
指的是登顶五台山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的黛螺顶。黛螺顶把各个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供奉于五方文殊殿内,人们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殿中的五位文殊菩萨,就相当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从而省去了许多路程和体力,所以被称为 “小朝台”。
黛螺顶
*五台山有多少种常见走法?下文会详细说明哦~
海拔3000米的高山牧场
华北唯一3000米级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
“三色五台”更是名不虚传。夏季绿五台,草甸如绿色海浪,金莲花漫山遍野;
秋季金五台,台顶、峡谷呈现金黄、橙红、墨绿交织的彩林景观;
冬季白五台,台顶银装素裹,寺庙红墙与白雪相映,更显古朴宁静。
野趣十足与便利性共存
五台山朝圣的魅力之一,在于既保留了野生自由感的探索,又通过成熟的配套服务降低门槛,让不同水平的徒步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朝圣方式。
五台山路迹清晰,但野趣十足,土石路、松针小径、高山草甸多场景切换,还能与各种朝圣精灵不期而遇,白马悠闲吃草,灵狐静看朝圣者,牛羊与徒步者并肩前行……
徒步沿途分布多个补给点,多处提供寺庙挂单服务,每个寺庙均可打热水,提供饮料售卖。
*游侠风精选品质住宿,全程独卫可洗澡,只为给你好的体验。
五台山徒步有哪些走法?
五台山以“朝台文化”为核心,分为大朝台与小朝台,按照朝圣的顺序,又分为顺朝和逆朝。
顺时针路线:南台 → 西台 → 中台 → 北台 → 东台
逆时针路线:东台 → 北台 → 中台 → 西台 → 南台
顺时针从南台起步,逆时针则从东台开始。两种路线均覆盖全部台顶,但方向相反。
从难度上来看,逆朝<顺朝
顺朝,持续上坡,从南台至北台以爬升为主,需连续攀登,对体能要求较高。后半程轻松,北台至东台以下坡为主。
逆朝,先难后易,东台至北台需爬升,但距离较短;此后从中台至南台以下坡和平路为主。新手友好,适合徒步经验较少者。
关于宗教意义
顺时针朝台:佛教传统中,顺时针(右绕)代表恭敬与功德积累,符合绕塔、转经等仪轨。虔诚佛教徒多选择此方向,以契合信仰实践。
逆时针朝台:多见于注重自然风光与徒步体验的普通游客,或非佛教信仰者,侧重探索景观而非宗教仪式。
两种路线均能领略五台山“清凉圣境”的独特魅力,选择时可根据个人信仰、体能及兴趣权衡。
常见五台山朝圣徒步搭配
五台山徒步有多个集合点,太原/五台山,徒步线行程不一样,难度也不同,附上一张线路对比图,快速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合适的线路~
路线:大朝台+小朝台(逆朝)
难度:3.5星,单日能徒步10km+的户外爱好者
里程:约50km
徒步五台山3日
路线:逆时针朝台&顺时针朝台
难度:4.5星,单日徒步20km+的户外爱好者
里程:约58km
顺朝大圆满5日
路线:五台山鼎级圆满路线,轨迹是一个圆圈完满闭环
难度:5星(适合进阶户外人)
累计爬升5000米,暴走3天。适合单日徒步25km+且有一定背负能力的户外爱好者
里程:78km
八台连穿6日
路线:东台-南台-古南台-西台-中台-插旗台-古北台-北台
难度:6星(适合徒步界卷王)
累计爬升6700米,暴走4.5天。适合单日徒步35km+且有一定背负能力的户外爱好者
里程:100km
什么时候去五台山最好?
五台山一年四季气候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前往能体验到截然不同的风光与氛围感。
春季(4-5月),冰雪消融,野花盛开,肃穆与生机并存,佛诞日等法会密集,宗教氛围浓厚。
夏季(6-8月),气候凉爽,平均气温只有17-22℃,即使是最热的七八月份,也不会超过30℃,是华北难得的避暑胜地,高山草甸绿浪翻涌,鲜花漫山遍野,雨后云海概率极高,野生灵狐白马点缀其间,野趣十足;夏季是五台山香客旺季,宗教活动也多,住宿餐饮等资源需要提前预定。
秋季(9-10月),层林尽染,古树参天,游客相对较少,寺庙红墙黄瓦,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冬季(11-3月),常被积雪覆盖,台顶银装素裹,雪原雾凇覆盖寺庙飞檐等场景宛如仙境,天空晴朗,满天繁星;气温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但正是这份寒意,赋予了五台山独特的魅力。
如果这辈子只去一次五台山,请一定留给夏天!
现在已到达五台山的最佳徒步旺季啦!当其他地方热到蒸发时,五台山的体感温度直接砍半,穿短袖不冷,套防晒衣不闷,喜提20℃的天然冷空调~夏季雨水丰沛,雨后云海翻涌概率贼高,日出与云海同框;6-8月台顶草甸被金莲花覆盖,漫山金黄与云海交织,震撼程度远超其他季节~
装备清单参考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下载app